一、红火蚁简介
红火蚁原产于南美洲,是土栖性的社会性昆虫,喜有阳光和湿润的环境,多在草坪、绿化带、公园、果园、路边、农田等场所。
红火蚁腹部呈卵圆形,末端有螯针伸出,背板呈深褐色,胸腹连接处有两个腹柄结。蚁丘高10-30厘米,直径30-50厘米,内部结构呈蜂窝状。


传播途径分自然扩散和人为传播。自然扩散主要是飞行、爬行或随水流扩散。人为传播主要随带土苗木、花卉、草皮调运传播和随土壤、垃圾、堆肥、农耕机具设备、包装物、运输工具等长距离传播。
二、主要危害
红火蚁对人有攻击性和重复蜇刺的能力。蚁巢一旦受到干扰,红火蚁迅速出巢发出强烈攻击行为。红火蚁以上颚钳住人的皮肤,以腹部末端的螯针对人体连续叮蜇多次,每次叮蜇时都从毒囊中释放毒液。
被红火蚁叮咬后,初期伤口部位红肿,通常引发疼痛、灼热或瘙痒的感觉。数小时后,被叮蛰处形成脓包,10天左右可复原,一般会留下疤痕。若脓包破溃,易引起细菌二次感染。少数对毒液中的毒蛋白过敏者可产生过敏性休克。

三、防范处理
如发现红火蚁,要避免干扰或惊动蚁丘。户外活动时,应做好身体防护,不要赤脚在有红火蚁疫情发生场所活动。
被叮蜇后用肥皂和清水清洗患部,冰敷。避免弄破患部脓包,以防细菌感染。若多部位被蜇伤或出现过敏反应如脸部燥红、荨麻疹、脸部与眼部肿胀、说话模糊、胸痛、呼吸困难、心跳加速等症状,应立即就医。